太后睨了刘嬷嬷一眼。
刘嬷嬷硬着头皮继续道:“不如先把人打发在院子里做杂活,等过两日再寻个由头给换了?”
“不然这事情前后脚发生,难免有人胡乱猜测,生出些风言风语,离间太后您和皇上的母子情分。”
刘嬷嬷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太后的贴心人,自然是有不少能耐的。
太后如今最在意的就是和皇帝的母子情分,这会一听到刘嬷嬷的话,顿时就听了劝。
刘嬷嬷又轻声问道:“老奴这就让人打开正门,把皇上皇后先请进来喝茶,也让人给太后梳妆……”
她补充了一句:“太后身子不适,还忍着起身受皇上皇后的礼,可见是真心疼皇上,皇上得知,以后怕是更要孝顺太后您。”
这句话把太后哄高兴了,“那就按照你的话来办。”
太后如今就想着皇帝足够孝顺,让她‘替’皇后掌管后宫,逞一下六宫之主的威风。
皇帝和皇后在慈宁宫没等多久就被迎了进去。
太后梳妆时还故意拖延,直把一旁的刘嬷嬷急的五脏俱焚。
经过这一遭,也信了慈宁宫这位太后不信天鬼神佛,一切事情都得按照自己的性子来。
刘嬷嬷发愁,只怕日后慈宁宫难得安稳。
六宫妃嫔在皇帝皇后的带领下给太后行了请安大礼。
太后高坐上首,眉眼透着慈和问皇帝:“你今日还要去早朝,怎么也来了?”
皇帝:“今日是六宫给母后请安的大日子,儿子怎么能不来?”
“待给母后请了安再去早朝也不迟。”
太后面上笑意愈盛:“你的孝心我是知道的,只这样太辛苦你了。”
皇帝:“也就今日。”
“朝政事忙,以后怕是不能日日来给母后请安了。”
太后脸上的笑意一僵:“还是得以你的身体为重。”
太后也是气两句,没想到皇帝真接了她的话茬。
这话里的意思就是以后隔三差五才会来慈宁宫一趟。
太后心里暗骂皇帝不孝,却还要关照皇帝的身子,不能说什么,免得自己打嘴。
见皇帝不上道,太后视线一转,落在皇后身上:“皇后的身子也太单薄了点。”
这话原本是关心话,可从太后嘴里出来,皇后只满心警惕,知道自己这个婆婆又要作妖了。
果不其然。
下一刻,就听到太后蹙眉道:“如今我也不盼着你能给皇帝添个嫡子。只皇帝如今正值壮年,后宫只有两个儿子,一个还傻了……这分明就是你这个做正妻的不贤惠。”
“都说妻贤夫祸少,你若是个有本事的,皇帝后宫怕是早就子嗣成群了。”
皇帝听到太后这番话,下意识皱眉。
他特意让太医瞧过,大皇子是有些反应迟钝,但人并没有傻。
太后开口就说他傻了,好像说的不是自个的亲孙子。
皇帝作为一个父亲,听到这话怎么能开心?
皇后面上一派恭敬和顺,“是妾身无能,不像以前的肃王妃一样能替皇上诞下嫡子,更不能让皇上后院开枝散叶。”
皇帝听到皇后的话,就想到了肃王妃以前仗着肃王得势,插手他的后院,险些害的六皇子不能降世。
他冷声道:“母后若想抱嫡孙,儿子便把皇兄的两个儿子一起接入宫陪伴?”
太后暗恼皇后哪壶不开提哪壶。
好好地提起肃王妃,岂不是让皇帝想到当年的事情?
当初为着肃王妃往皇帝后院插手的事情,他们母子间就生了隔阂。
如今旧事重提,太后心中免不了一顿心虚。
太后:“何苦折腾人?他们如今都是庶人,来皇宫怕是要被规矩束缚着,怕是日子更艰难。”
嘴上心疼,却也没说要替肃王的两个儿子求情的意思。
皇上听了她的话,更觉寒心。
太后都知道肃王的两个儿子日子艰难,就没有一句话替两人求情。
宫里规矩再束缚人,日子也比在外面当庶人好过。
太后以前偏心肃王的时候,对肃王的两个儿子也疼的跟什么似的,一个个的心肝肉的喊。
如今肃王倒台,两个孩子都成了庶人,日子艰难的不如七品小官,太后的心肝肉倒是不疼了?
但凡她只嘴上求情两句,皇帝都不至于这么心寒。
皇帝:“皇后以前当王妃从无错处,儿子还年轻,不愁没有孩子。”
“更何况,儿子有三位公主、三位皇子,也不算是子嗣少的。”
太后下意识反驳:“太上皇都有八位皇子,你这怎么能不少?”
皇帝愈加不耐,“母后提起父皇,儿子倒是想起来。如今母后住在慈宁宫,父皇在安然居,两处距离甚远,不如母后搬去安然居陪陪父皇,总不好叫父皇一人在安然居孤寂?”
太后霎时变了脸色,“这怎
第491章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